与恶性脑膜瘤预后相关的生物学标记及其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投稿时间:2014-07-01  修订日期:2014-07-28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孔祥溢,关健,刘阳,杨义,李永宁,马文斌,王任直.与恶性脑膜瘤预后相关的生物学标记及其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2):4-7
DOI: 10.3969/j.issn.1673-548X.2015.02.002
摘要点击次数: 947
全文下载次数: 1270
作者单位E-mail
孔祥溢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关健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刘阳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杨义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yangyipumch@sina.com 
李永宁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马文斌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王任直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中文摘要:WHO Ⅱ、Ⅲ级脑膜瘤又被称为恶性脑膜瘤, 以高侵袭性、迅速复发性和非典型性为突出特点。目前有研究发现某些染色体异常(如1p缺失、17q23扩增等)、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与其恶性程度有关, 但具体分子生物学机制仍不明。恶性脑膜瘤预后因素包括手术切除程度、是否接受放疗、Ki-67/MIB-1指数、P53表达程度和端粒酶活性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与恶性脑膜瘤预后相关的生物学标记及其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并简要探讨其机制, 为今后更深入的探索提供参考。
中文关键词:恶性脑膜瘤  预后  分子标记  靶向治疗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