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临床博士后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投稿时间:2018-04-21  修订日期:2018-05-09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龙笑,方卫纲,朱惠娟,薛华丹,郭超,魏怡真,石羽茜,潘慧,罗林枝,张抒扬,于健春,李汉忠,廖泉.外科学临床博士后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医学研究杂志,2018,47(10):180-183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18.10.046
摘要点击次数: 886
全文下载次数: 632
作者单位E-mail
龙笑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  
方卫纲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毕业后教育办公室  
朱惠娟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毕业后教育办公室  
薛华丹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毕业后教育办公室  
郭超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  
魏怡真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毕业后教育办公室  
石羽茜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毕业后教育办公室  
潘慧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  
罗林枝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  
张抒扬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  
于健春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  
李汉忠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 lqpumc@126.com 
廖泉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  
基金项目: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4zlgc0140)
中文摘要:目的 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是我国医改的重大举措。目前全国外科住院医师培训普遍存在动手机会不足等问题。2016年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博士后项目获得批准,成为住院医师培养的创新模式。外科学系作为首批试点专业,从2016年开始了全新模式临床博士后学员的招收与培养。本研究目的为回顾分析首批临床博士后学员第1年开始阶段6个月的轮转培训效果,并探讨该培训项目的优势及进一步完善改进的方向。方法 2016年北京协和医院共招收外科临床博士后学员7名。于2016年9月~2017年2月按照"螺旋式"上升培训计划的第一部分,在导师组指导下完成入职后6个月的外科培训。通过匿名在线问卷方式,针对7名博士后在医疗、教学、科研、生活等各方面进行多维度调查,汇总第一阶段培训结果。结果 7名外科临床博士后学员每周工作时长为70~80h;平均管理床位数目5张(3~8张);每周平均参与手术8台(3~14台);部分学员开始有主刀手术机会(28.57%),手术中角色以一助及二助为主。所有学员在轮转科室每星期均参加教学活动,85.71%的学员反馈所有科室均做到专人带教。所有学员均有进展中或已发表的论文,42.85%的学员开展了临床研究,57.14%的学员开展了基础研究,85.71%的学员能够定期和导师交流并已有下一步研究计划。在较强的工作压力下,外科临床博士后学员对目前生活满意度评价为4.25分(满分5分),身心状态评价为3.71分(满分5分)。所有学员对该项目总体上均表示满意。结论 与常规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相比,外科临床博士后的培养模式保证了学员更加充分的临床工作时间与手术技能学习,同时兼顾了博士后学员的临床科研及基础科研工作。高强度的培训给博士后学员带来了一定的身心压力,临床博士后培养模式对学员未来长期职业生涯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的追踪及研究。
中文关键词:外科住院医师培训  临床博士后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