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形状记忆套管用于大鼠腹主动脉无缝线吻合的实验研究
投稿时间:2018-01-09  修订日期:2018-01-14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罗廷泽,邱超,夏琰,程晓松,张波,许硕贵.可吸收形状记忆套管用于大鼠腹主动脉无缝线吻合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9,48(2):22-28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19.02.007
摘要点击次数: 1058
全文下载次数: 780
作者单位E-mail
罗廷泽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急诊科,上海 200433  
邱超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急诊科,上海 200433  
夏琰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急诊科,上海 200433  
程晓松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急诊科,上海 200433  
张波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急诊科,上海 200433  
许硕贵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急诊科,上海 200433 15221706376@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71887,81171749)
中文摘要:目的 建立可吸收形状记忆套管用于微小血管无缝线吻合的动物模型并探讨该吻合方法与传统针线吻合方法在微小血管吻合方面的优势。方法 利用SD大鼠腹主动脉制作血管吻合模型,记录两种吻合方法的吻合时间及通畅率,术后不同时间点取吻合口周围血管做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吻合口周围的炎性反应,术后6周取活体动物做CTA及血管彩超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吻合的血管通畅情况及血流量.血管直径,取术后1年吻合血管,纵向剖开血管腔,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血管内皮愈合情况。结果 可吸收形状记忆套管吻合组比传统缝合吻合组时间更短(P<0.05),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吻合方法吻合口周围炎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传统方法(P<0.05),两种吻合方法术后血管的直径及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型吻合方法与对照组相比血管内皮愈合更加光滑,血管没有明显的瘢痕增生及狭窄。结论 可吸收形状记忆套管吻合方法比传统缝合方法简便快捷,能够有效减少炎性反应,减少吻合口狭窄及瘢痕增生,且拥有与传统方法相似的通畅率及血流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型血管吻合方法。
中文关键词:可吸收形状记忆套管 无缝线血管吻合 动脉吻合技术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