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c对低剪切力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投稿时间:2018-09-05  修订日期:2018-10-11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石润竹,王鑫,陈浩,于江波,董国,杨树森.Flic对低剪切力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9,48(7):35-39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19.07.009
摘要点击次数: 1179
全文下载次数: 0
作者单位E-mail
石润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150000  
王鑫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150000  
陈浩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150000  
于江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150000  
董国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150000 medoven_2@163.com 
杨树森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15000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H201345); 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QC2017106); 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项目(2017LCZX02);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7Y018); 哈尔滨医科大学创新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7LCZX02)
中文摘要:目的 探讨Flic蛋白作为免疫调节剂对低剪切力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组,n=6)、低剪切力组(LSS组,n=6)、低剪切力+Flic蛋白组(Flic组,n=6),通过颈动脉套管法建立低剪切力致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及阻力指数RI值,HE染色评价斑块面积,ELISA方法检测血浆IFN-γ及IL-4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Flic组和LSS组动脉血管狭窄程度、阻力指数RI值及斑块面积均明显增加(P<0.05);与LSS组比较,Flic组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及阻力指数RI值明显降低(P<0.05),斑块面积明显缩小(P<0.05)。与Con组比较,Flic组和LSS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IL-4比值升高(P<0.05);与LSS组比较,Flic组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Flic蛋白能够减轻低剪切力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可能为调节Th1/Th2平衡。
中文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低剪切力 Flic蛋白 Th细胞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