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驱动基因的多组学关联分析
投稿时间:2019-04-22  修订日期:2019-05-09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席奕轶,施新泽,林霖,郭文佳,刘天媛,王雨芊,林东昕,吴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驱动基因的多组学关联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100-103, 107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0.01.021
摘要点击次数: 1169
全文下载次数: 1102
作者单位E-mail
席奕轶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因及癌变研究室、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注:席奕轶和施新泽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 100021  
施新泽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因及癌变研究室、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注:席奕轶和施新泽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 100021  
林霖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因及癌变研究室、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注:席奕轶和施新泽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 100021  
郭文佳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因及癌变研究室、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注:席奕轶和施新泽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 100021  
刘天媛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因及癌变研究室、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注:席奕轶和施新泽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 100021  
王雨芊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因及癌变研究室、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注:席奕轶和施新泽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 100021  
林东昕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因及癌变研究室、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注:席奕轶和施新泽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 100021  
吴晨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因及癌变研究室、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注:席奕轶和施新泽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 100021 chenwu@cicams.ac.cn 
基金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6-I2M-4-002)
中文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驱动基因的体细胞突变、拷贝数改变、基因表达和DNA甲基化等多个分子层面的改变及其交互影响。方法 从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下载95例食管鳞癌多组学数据,结合实验室前期91例患者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根据驱动基因突变将患者分组,对两组患者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非配对t检验;通过Spearman秩相关进行拷贝数改变、DNA甲基化与驱动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分析;通过Log-Rank检验对突变组和非突变组患者生存曲线进行比较。结果 多维度数据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驱动基因TP53、RB1、ZNF750和PTCH1的表达水平在突变组与非突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FC=1.43; P=0.045, FC=0.44; P=0.012, FC=2.20; P=0.011, FC=2.62);驱动基因CUL3、PIK3CA、RBPJ、FBXW7、CDKN2A、PTEN、RB1和CERBBP的表达水平与其拷贝数改变呈显著正相关;多个驱动基因表达受启动子和基因体甲基化的共同调控,并且在两部分数据中存在差异;驱动基因CREBBP(P=0.000)和FAT1(P=0.002)的突变与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食管鳞癌潜在的预后标志物。结论 通过对食管鳞癌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阐述了食管鳞癌中体细胞突变、拷贝数改变、DNA甲基化与20个驱动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并发现CREBBP和FAT1的突变可能成为食管鳞癌患者潜在的预后标志物。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究驱动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功能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中文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驱动基因 多组学 预后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