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主观认知下降的非药物干预
投稿时间:2019-11-21  修订日期:2019-11-22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韩璎,盛灿.重视主观认知下降的非药物干预[J].医学研究杂志,2020,49(2):1-5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0.02.001
摘要点击次数: 3018
全文下载次数: 1450
作者单位E-mail
韩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 100053 hanying@xwh.ccmu.edu.cn 
盛灿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 10005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1306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61633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801052)
中文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引起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病因,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数十年,大脑已出现AD特异性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SCD)被认为是临床前期AD最早出现的症状,即患者自身感觉认知水平较前下降,但不伴有客观的认知功能损害。目前,AD尚无靶向的药物治疗手段,在疾病早期,尤其是SCD阶段积极开展非药物干预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非药物干预的方式很多,包括冥想、音乐治疗、生活方式调整、认知训练、光刺激、功能性食品和益生菌补充等。非药物干预具有经济适用、不良反应小、人群可推广性等特点,可成为早期AD的优先防治策略。
中文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主观认知下降 非药物干预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