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发展历程
投稿时间:2020-10-24  修订日期:2021-07-18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倪良卉,林华,韩璎.磁共振成像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发展历程[J].医学研究杂志,2021,50(8):1-4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1.08.001
摘要点击次数: 755
全文下载次数: 710
作者单位E-mail
倪良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100053  
林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100053  
韩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100053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 北京,100053 
hanying@xwh.ccmu.edu.cn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1306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重点项目)(61633018);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82020108013)
中文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称老年性痴呆,是引起痴呆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重要问题之一,因其发生率高、预后差给我国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A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在AD早期阶段的识别和干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MRI在我国AD早期诊断研究中的发展历程与突出贡献。
中文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