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式的决策评价
投稿时间:2021-06-21  修订日期:2021-08-10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寿铁军,文刚,宋磊,陈金波.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式的决策评价[J].医学研究杂志,2021,50(12):99-102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1.12.022
摘要点击次数: 991
全文下载次数: 1528
作者单位E-mail
寿铁军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315012 shouikids@163.com 
文刚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315012  
宋磊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315012  
陈金波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315012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20372395)
中文摘要:目的 通过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两种经肛门拖出根治术后围术期及术后远期排便功能情况的比较分析,客观评价两种术式在治疗小儿常见型及短段型巨结肠的选择策略。方法 将2015~2018年在笔者医院小儿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连续42例常见型及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按照根治术式不同分别纳入腹腔镜辅助下经肛Soave手术(LPT组,15例)组和经肛Soave手术(TEPT组,27例)组。获取患儿基本信息、围术期指标及当前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的资料,基于两种根治术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间在手术时间和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前洗肠天数、术中出血量、切除肠段长度、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平均大便频率、远期排便功能、远期生活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TEPT患儿比较,LPT患儿围手术期及近远期的排便功能障与生活质量等方面无明显优势,而且手术时间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长,因此,在根治手术方式的决策方面需要客观评估,以达到精准施治和功能恢复的最佳预期。
中文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 经肛门 拖出术 腹腔镜辅助 排便功能 生活质量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