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CTA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应用于高危可疑冠心病评估的可行性研究 |
投稿时间:2021-09-06 修订日期:2021-09-15 点此下载全文 |
引用本文:唐异蓓,张卡雄,赵磊,刘挨师,王利东.基于CCTA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应用于高危可疑冠心病评估的可行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22,51(2):47-51 |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2.02.012 |
摘要点击次数: 1102 |
全文下载次数: 946 |
|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关键技术攻关项目(2019GG070);内蒙古医科大学科技百万工程联合项目[YKD2020KJBW(LH)029];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启蒙计划项目(FYQMJH2020005) |
|
中文摘要:目的 通过测量狭窄斑块冠状动脉周围(以下简称冠周)FAI,并与狭窄程度、斑块特征与FFRCT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评价FAI能否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提供额外诊疗证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具有高危风险可疑CAD患者,并接受CCTA检查与FAI、FFRCT进一步分析。对梗阻性狭窄与正常管腔冠周FAI、FFR异常与正常冠周FAI、不同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冠周FAI进行比较,并对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周FAI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实际纳入36例患者,共计评价血管108支。梗阻性狭窄管腔与正常管腔冠周F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性冠状动脉周围FAI与FFR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周FAI呈中度正相关(r=0.508, P<0.05);无斑块冠周FAI与有斑块冠周F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周FAI、FFRCT、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类型存在一致性(P<0.05)。结论冠周FAI可间接提供多项关联指标,是可解释管腔狭窄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途径。 |
中文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脂肪衰减指数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储备分数 |
|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