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关键基因及其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投稿时间:2021-09-22 修订日期:2022-01-07 点此下载全文 |
引用本文:李瑞,应彦祺,张文艺,鲁笑钦.宫颈癌关键基因及其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22,51(6):134-139 |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2.06.029 |
摘要点击次数: 760 |
全文下载次数: 735 |
|
基金项目:郑州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院级培育项目) |
|
中文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方法挖掘宫颈癌的关键基因,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从GEO 数据库遴选5个基因芯片数据集(GSE63514、GSE64217、GSE6791、GSE89657和GSE9750),筛选宫颈癌差异表达基因。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PPI网络,利用Cytoscape筛选核心基因。对核心基因进行表达验证、启动子甲基化分析、基因拷贝数分析、免疫分析等。结果 通过数据集筛选出90个差异表达基因,利用PPI网络遴选出5个核心基因,分别为CDK1、CCNA2、CCNB1、CDC20和TOP2A。5个核心基因在宫颈癌中均为高表达,其mRNA 表达水平与核心基因拷贝数值呈正相关(P<0.05);核心基因与宫颈癌的免疫细胞浸润有关,主要涉及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P<0.05);与宫颈癌免疫分型有潜在关系,主要涉及C1型(创面愈合)、C2型 (IFN-γ显性)和C4型(淋巴细胞消耗)。结论 CDK1、CCNA2、CCNB1、CDC20和TOP2A可作为宫颈癌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基因拷贝数改变可能影响核心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改变宫颈癌患者的免疫水平。本研究为探究宫颈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角度。 |
中文关键词:宫颈癌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基因拷贝数 免疫浸润 |
|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