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umbra技术介入取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投稿时间:2022-01-03  修订日期:2022-01-06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张乐,赵宜坤,陈江伟,孙勇.Solumbra技术介入取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J].医学研究杂志,2022,51(10):84-87,33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2.10.019
摘要点击次数: 677
全文下载次数: 1011
作者单位
张乐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222000 
赵宜坤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222000 
陈江伟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222000 
孙勇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222000 
基金项目:江苏省连云港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面上科研项目(201810)
中文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经支架联合负压抽吸(Solumbra)技术取栓后发生责任血管区颅内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采用Solumbra技术治疗的212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内出血转化组50例,未出血组16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并检验危险因素对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出血转化组发病年龄、发病至介入取栓时间、手术总时间、支架取栓操作次数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5,95% CI:1.034~1.117,P=0.001)、取栓次数(OR=1.877,95% CI:1.309~2.692,P=0.001)是AIS患者Solumbra技术取栓后发生颅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年龄、支架取栓次数及二者联合预测术后颅内出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0、0.69、0.85,其敏感度分别为68.0%、50.0%、86.0%,特异性分别为65.0%、86.0%、70.6%,年龄、取栓次数的截断值分别是67.5岁、2.5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责任血管位置、低白蛋白血症及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入院高NIHS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 高龄AIS患者Solumbra技术下多次取栓可能增加术后颅内出血转化的风险。
中文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Solumbra技术 高龄 颅内出血转化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