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对中青年妇科腹腔镜术后记忆功能的影响 |
投稿时间:2022-04-08 修订日期:2022-04-12 点此下载全文 |
引用本文:张妙,马崇皓,张林忠.全身麻醉对中青年妇科腹腔镜术后记忆功能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23,52(3):102-107 |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3.03.022 |
摘要点击次数: 783 |
全文下载次数: 959 |
|
基金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21-170);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03D321161) |
|
中文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对中青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记忆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S100β蛋白(S100-β)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或卵巢囊肿剥除术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各30例。术前1天(T0)和术后3天(T3)采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3版)(RBMT-Ⅲ)对患者的记忆功能进行评分,术后1周及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麻醉前(T1)、入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后30min(T2)及术后3天(T3)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中IL-6、S100B及BDNF水平。记录生命体征、麻醉时长、气腹时长、苏醒时长及不良反应。结果 记忆功能:A、B两组患者的RBMT-Ⅲ评分术后均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S100B及BDNF水平:A、B两组患者的IL-6、S100B水平在T2、T3较T1显著增高(P<0.05);BDNF水平在3个时间点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再分组:围绝经期组(45~55岁)术后RBMT-Ⅲ评分明显低于非围绝经期组(20~4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6、S100B及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青年妇科患者,手术麻醉对术后早期记忆功能可能存在一定影响,特别是对围绝经期的患者影响更为显著。 |
中文关键词:全身麻醉 腹腔镜手术 术后记忆功能 |
|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