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抗凝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疗效分析
投稿时间:2022-09-01  修订日期:2022-09-18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刘子康,梁伟,丁国华.预防性抗凝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疗效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23,52(8):39-44, 54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3.08.009
摘要点击次数: 231
全文下载次数: 260
作者单位
刘子康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 430060 
梁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 430060 
丁国华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 43006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070713)
中文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且病理确诊的197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分为预防性抗凝组(n=99)与未预防性抗凝组(n=98),根据抗凝方案差异,预防性抗凝组分为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直接口服抗凝剂(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组及华法林组。比较组间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资料的差异,以及使用抗凝药物6个月后,组间患者的疗效、血栓及出血事件的差异。结果 与未预防性抗凝组比较,预防性抗凝组男性比例、年龄、24h尿总蛋白、D-二聚体、血总胆固醇较高,白蛋白(albumin,ALB)、凝血酶Ⅲ活性较低(P<0.05)。两组患者在肾脏病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预防性抗凝组患者的血栓事件比例高于预防性抗凝组(12.2% vs 3.0%,P=0.030),血栓部位以下肢静脉血栓为主;预防性抗凝组出血事件比例高于未预防性抗凝组(15.1% vs 2.0%, P=0.003),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及牙龈出血为主。血栓高风险组(ALB<25g/L)中,未预防性抗凝组血栓事件比例高于预防性抗凝组(9.2% vs 1.0%,P=0.022)。3组比较,华法林组出血比例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DOACs组(33.3% vs 5.7% vs 16.3%,P=0.042)。结论 无论何种预防性抗凝治疗方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或DOACs)均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IMN患者发生血栓事件风险。
中文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 预防性抗凝治疗 出血 血栓 肾病综合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