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刊简介
|
编辑出版动态
|
征订启事
|
精彩导读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炎性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投稿时间:2017-01-02
修订日期:2017-01-25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
宫珍卿,王永久,朱孔华.炎性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0):7-10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17.10.003
摘要点击次数
:
1389
全文下载次数
:
1039
作者
单位
E-mail
宫珍卿
266100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王永久
266100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yongjiu75@163.com
朱孔华
266100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基金项目
:
山东省青岛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金资助项目(2014-WJZD104)
中文摘要
:
脑卒中家族史被认为是脑卒中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但是决定脑卒中遗传易感性的基因仍需要进一步的证实。当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炎性基因可能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笔者总结概括了常见几种炎性因子:淋巴毒素(LTA)、白介素-6(IL-6)、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ALOX5AP)和染色体区9p21.3的多态性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该研究有利于深刻了解到这些基因的功能以及遗传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中的作用。
中文关键词
: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
炎性基因
基因多态性
白介素-6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
染色体区9p21.3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