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乙碳酰氨嗪对野百合碱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保护作用
投稿时间:2019-03-03  修订日期:2019-03-13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范丽,姚亚妮,李瑜.二乙碳酰氨嗪对野百合碱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保护作用[J].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71-75,80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0.01.015
摘要点击次数: 1314
全文下载次数: 1423
作者单位E-mail
范丽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内一科乌鲁木齐 830054  
姚亚妮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内一科乌鲁木齐 830054  
李瑜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内一科乌鲁木齐 830054 xin29209234@163.com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D01C349)
中文摘要:目的 研究二乙碳酰氨嗪(DEC)对野百合碱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EC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各组均通过腹腔注射60mg/kg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DEC组腹腔注射35mg/(kg·d) DEC,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给药28天。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肺动脉压(PAP),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取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α-SMA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染色以观察其肺小动脉组织形态学改变,肺动脉肌化水平和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FADD、caspase-8、Bax和Bcl-2等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RVSP、PAP和RVSI显著高于正常组,而DEC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RVSP、PAP和RVSI值(P<0.05)。HE染色结果显示,DEC可减轻PAH模型大鼠肺动脉内膜增生,显著降低MT%,同时减少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P<0.05)。α-SM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DEC有效降低MCT诱导的肺动脉肌化程度,显著提高无肌化肺动脉所占比例(P<0.05)。MCT诱导能显著降低肺动脉壁的TUNEL阳性率,而DEC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其凋亡水平(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DEC能显著提高因MCT诱导而降低的FADD、caspase-8和Bax等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5)。结论 DEC通过调节凋亡相关通路蛋白明显改善PAH大鼠的肺动脉重塑,可成为PAH临床治疗的理想候选药物。
中文关键词:二乙碳酰氨嗪 野百合碱 肺动脉高压 凋亡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