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合并败血症临床分析 |
投稿时间:2021-10-21 修订日期:2021-10-22 点此下载全文 |
引用本文:韦楠,江傲霜,马典庆,汪俭,屈丽君,陈天平.5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合并败血症临床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22,51(4):50-53 |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2.04.013 |
摘要点击次数: 864 |
全文下载次数: 1080 |
|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608085QH218) |
|
中文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诱导期合并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1年6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血液科的初诊ALL患儿共192例,对诱导期合并败血症的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特点、病原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等。结果 52例败血症患儿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为4(1~13)岁,病程中均有发热症状。最常见的血流外感染部位是肺部,其次是口腔黏膜及消化道。共分离出G+菌16株、G-菌36株,分别以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为主要菌种。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最终存活43例,死亡9例。存活组和死亡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诱导期粒细胞缺乏持续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2、0.001、0.037、0.040)。结论 ALL诱导期合并败血症者患儿以G-菌感染为主,白蛋白、CRP、PCT水平及粒细胞缺乏持续天数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
中文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诱导化疗 败血症 病原菌 预后 |
|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