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 |
投稿时间:2021-12-15 修订日期:2021-12-23 点此下载全文 |
引用本文:金宝,马秀慧,杨波,雷红林,任漪.不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22,51(8):95-99 |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2.08.023 |
摘要点击次数: 691 |
全文下载次数: 651 |
|
基金项目:江苏省徐州市科技局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KC18188) |
|
中文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64例胎龄为28~34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分别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n=52)、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n=58)和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n=54)治疗。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等,对3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无创正压通气前及48~60h后血NT-proBNP、cTnI水平和Tei指数心脏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3组RDS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早产儿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 48~60h 血NT-proBNP均高于治疗前(P<0.05);Tei指数及血cTnI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早产儿组间比较,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 48~60h 血NT-proBNP、cTnI水平和Tei指数等心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DS早产儿较长时间无创正压通气可导致NT-proBNP增高,对RDS早产儿心功能有一定影响,但未导致Tei指数和cTnI升高,未造成心肌严重损伤。NCPAP、BiPAP和HHHFNC 3种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对早产儿心脏指标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 |
中文关键词: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早产 心脏指标 |
|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