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及远处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投稿时间:2022-05-19  修订日期:2022-06-09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朱蕻潮,黄婧,陶维静,王书中,谭维琴,谷彪,陈丽娟.18F-FDG PET/CT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及远处转移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23,52(5):153-157,93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3.05.032
摘要点击次数: 1149
全文下载次数: 830
作者单位
朱蕻潮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223300 
黄婧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放疗科 223300 
陶维静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223300 
王书中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223300 
谭维琴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223300 
谷彪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胸外科 223300 
陈丽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临床药学室 223300 
基金项目:江苏省淮安市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HAB202026);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NMUB2020153)
中文摘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发生远处转移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笔者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67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18F-FDG PET/CT检查均提示吻合口增厚伴FDG代谢增高,测量吻合口最大厚度、CT值、FDG代谢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吻合口病灶均于患者检查后2周内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其中观察组为吻合口复发患者,对照组为吻合口良性增厚患者。利用t检验分析两组术后吻合口病灶各参数的变化情况,应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诊断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特异性及敏感度。评价18F-FDG PET/CT在两组术后患者发生远处转移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31例患者吻合口经病理诊断为肿瘤复发(观察组),36例患者吻合口经病理诊断为良性增厚(对照组)。观察组SUVmax、吻合口厚度及SUVmean(10.01±2.15、18.10±3.60、5.83±1.59)均大于对照组(6.31±1.46、12.78±1.74、4.41±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及吻合口厚度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0.898(P均<0.01),在所有参数中,SUVmax的诊断价值最高。观察组发生远处转移的发生率(38.71%)高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22)。结论 可凭借参数SUVmax及吻合口最大厚度的研究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复发情况进行预判;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更易发生远处转移,18F-FDG PET/CT能对术后转移情况进行全身评价、尤其在传统影像学显示阴性的组织内可以发现新的转移灶,能为临床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中文关键词:食管癌 吻合口 18F-FDG PET/CT 代谢参数 ROC曲线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