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脑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投稿时间:2022-10-10  修订日期:2022-11-10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张玥熠,张玉垲,杨青,袁昌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脑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医学研究杂志,2024,53(2):86-90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4.02.017
摘要点击次数: 1147
全文下载次数: 1393
作者单位
张玥熠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650101 
张玉垲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 650101 
杨青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650101 
袁昌丽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650101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9J1260)
中文摘要:目的 分析垂体腺瘤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并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组比较,探讨IGF-1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垂体腺瘤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IGF-1水平。综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测量所得最大径与术后肿瘤病理标本所得肿瘤最大径,将试验组按照不同临床特征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及对照组的IGF-1水平差异。结果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双激素和多激素细胞腺瘤患者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及其余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腺瘤患者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及其余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IGF-1水平高于非侵袭性患者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GF-1水平和肿瘤最大径为垂体腺瘤有侵袭性的危险因素,且IGF-1水平越高、肿瘤最大径越大,侵袭性风险越高;垂体腺瘤患者术后1个月内的IGF-1水平相较于术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对不同功能类型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对垂体腺瘤早期侵袭性判断有一定价值,并有望作为术后随访的一项可信指标。
中文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垂体腺瘤 侵袭性 磁共振成像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