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脉胶囊干预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的炎症作用机制
投稿时间:2023-02-24  修订日期:2023-03-21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郭卉,吕春燕,焦琳茜,谢书睿,徐旭英.舒脉胶囊干预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的炎症作用机制[J].医学研究杂志,2024,53(3):89-94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4.03.018
摘要点击次数: 387
全文下载次数: 441
作者单位
郭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100010 
吕春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100010 
焦琳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100010 
谢书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100010 
徐旭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1000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8731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004120)
中文摘要:目的 探讨舒脉胶囊抑制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的炎症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舒脉胶囊低剂量组、舒脉胶囊中剂量组、舒脉胶囊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舒脉胶囊低、中和高剂量组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扩张导管,经大鼠左股动脉牵拉损伤大鼠左髂动脉建立下肢动脉再狭窄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球囊损伤。术后第1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每300g大鼠体质量给予1ml 0.9%氯化钠溶液,1次/天,舒脉胶囊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0324、0.0648、0.1296g/ml舒脉胶囊0.9%氯化钠溶液灌胃。术后14天,弹力纤维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左髂动脉内膜增生情况,测量并计算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检测血管壁IL-6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左髂动脉血管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腔明显变窄(P<0.0001),模型组IL-6水平明显升高(P<0.0001),模型组NF-κB水平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舒脉胶囊中、高剂量组NF-κB蛋白含量降低(P<0.05);与舒脉胶囊低剂量组比较,舒脉胶囊中、高剂量组IL-6水平降低(P<0.05)。结论 舒脉胶囊可能通过干预NF-κB通路,抑制血管炎症,从而减轻介入术后血管内膜的增生。
中文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 球囊损伤 炎症 舒脉胶囊 大鼠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