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投稿时间:2023-10-12  修订日期:2023-11-13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邓李轶,章宇顺,王雷,张桐,徐义强,刘勇.胶质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J].医学研究杂志,2024,53(7):51-56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4.07.011
摘要点击次数: 449
全文下载次数: 411
作者单位
邓李轶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21000 
章宇顺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21000 
王雷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21000 
张桐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21000 
徐义强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21000 
刘勇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21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002632);江苏省徐州市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KC20139)
中文摘要:目的 分析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模型。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23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01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胶质瘤发生VTE的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检验模型的鉴别效能,Calibration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模型的校准曲线,Bootstrap自抽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其临床获益性。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血小板、白细胞、D-二聚体、IDH表型为胶质瘤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Nomogram模型预测胶质瘤术后发生VT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校准曲线、C指数和外部验证提示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DCA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有效性。结论 本研究基于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经内、外部验证后,显示诊断效能良好,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中文关键词:胶质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列线图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