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伏邪理论探讨外泌体在肿瘤研究中的作用
投稿时间:2023-02-24  修订日期:2023-04-25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陈星,王玥,潘元灿,张佳慧,陈栋,张甘霖,王笑民.基于伏邪理论探讨外泌体在肿瘤研究中的作用[J].医学研究杂志,2024,53(9):29-31, 146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4.09.007
摘要点击次数: 340
全文下载次数: 295
作者单位
陈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 100010 
王玥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029 
潘元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 100010 
张佳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 100010 
陈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 100010 
张甘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 100010 
王笑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 1000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上项目)(82074182,82174454)
中文摘要: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nm的细胞外囊泡,介导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同时在肿瘤增殖、迁移、耐药及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伏邪作为中医临床常见病因,具有隐匿性、伏而后发、易于流散等特性,其致病特点符合肿瘤发生、发展规律。外泌体与伏邪在病邪特性、致病机制等方面具有相关性,本文将宏观理论与微观分子相结合,探讨外泌体与伏邪理论在肿瘤中的作用,为阐明肿瘤的中医药治疗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肿瘤的预防与早期筛查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文关键词:外泌体 伏邪理论 肿瘤 中医药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