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特征与促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关系研究
投稿时间:2024-01-17  修订日期:2024-02-02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任家仪,胡道秀,曹静玮,刘晓芳,陈武,陈耀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特征与促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关系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24,53(9):141-146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4.09.028
摘要点击次数: 191
全文下载次数: 152
作者单位
任家仪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太原 030001 
胡道秀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太原 030001 
曹静玮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太原 030001 
刘晓芳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太原 030001 
陈武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太原 030001 
陈耀东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太原 030001 
基金项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2019037)
中文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特征与促血管生成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PubMed数据库检索并筛选促乳腺癌血管生成相关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并筛选关键基因。收集2022年1月~2023年8月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女性患者38例。分析患者临床及超声特征与关键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年龄>50岁组患者的TGF-β1及CXCL12表达量大于年龄≤50岁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量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超微血流成像技术(ultra micro angiography,UMA)的血流像素比(color pixel percentage,CPP)>10%组患者的CCL2表达量大于UMA的CPP≤10%组(P<0.05)。血管主要分布在周边组患者的Akt1表达量大于血管主要分布在中心组(P<0.05)。造影灌注不均匀组患者的IL-6、TGF-β1、PECAM1、CXCL8及CXCL12表达量大于造影灌注均匀组(P<0.05)。造影灌注缺损面积>1/2组患者的TGF-β1、PECAM1、FN1、CXCL12表达量大于造影灌注缺损面积≤1/2组(P<0.05)。参与调节造影灌注均匀性和灌注缺损面积的基因存在相关性,特别是两者的交集基因TGF-β1、PECAM1、CXCL12(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特征与促血管生成关键基因之间具有相关性,可以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中文关键词:乳腺癌 血管生成 超微血流成像 超声造影 基因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