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栓形成机制及临床管理研究探讨
投稿时间:2024-12-16  修订日期:2024-12-22  点此下载全文
引用本文:江雯雯,刘敏,鲍计章,苏晓,杨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栓形成机制及临床管理研究探讨[J].医学研究杂志,2025,54(5):190-194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25.05.033
摘要点击次数: 3
全文下载次数: 3
作者单位
江雯雯 上海市中医医院 200071 
刘敏 上海市中医医院 200071 
鲍计章 上海市中医医院 200071 
苏晓 上海市中医医院 200071 
杨京 上海市中医医院 20007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上项目)(82474405,81774258);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23Y11921300);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未来计划” (WLJH2021ZY-MZY033,WL-XJRY-2021004K);上海市中医医院第三届中医传承人才项目(SZYCC-ZYCCXM03);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
中文摘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小板数量减少,通常伴随出血风险的增加。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TP患者同样面临显著的血栓形成风险,这一现象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ITP患者血栓形成的机制及管理策略。本文回顾了当前ITP的治疗现状及血栓发生率,分析了ITP血栓形成的有关因素及相关机制,探讨了针对ITP患者的综合管理策略,包括风险评估、药物选择、生活方式改变、抗凝药物及中医药治疗的合理使用,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从而更好地应对ITP患者的血栓风险。
中文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形成 TPO-RA 管理策略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822号